最新数据分析,看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与产品设计

——

打印本文             

  今天给大家分享些干货,数据是现象的反应,数据样本数越多,结果越准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样本规模为22.368万,抽样比约为1.0‰,这已经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其中反应的很多问题,可以为养老服务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养老服务产品的设计依据,数据很重要,找几个人,跑到大街上,做个几百份调查,就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养老服务产品,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偏差会比较大,如果以此为依据去设计产品,最后项目是怎么死的都搞不清楚。精准、准确的调查数据,需要有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越多的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才会越准确。受限于调查方式和样本数据,结果和实际或许会不同,会有无效数据,故数据会有误差,但不会影响大的趋势判断,今天我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看养老发展趋势和产品设计:

  一、老年人口的身体情况,半自理和失能老人4000万是这么来的:
  

  截止2015年底,老年人口总数为2.22亿。  
  完全自理81.49%,半自理16.12%,失能2.06%
  那么完全自理的老人为:1.81亿,半自理的老人为:3579万,失能老人为457万,故我国半自理加失能的老人数量为:4036,大家说的4000万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数量,就是从这里计算得来的。
  市场有多大,这是基础,具体会有多少老人能够接受您的服务,则要看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了。
  
  二、城市、农村的半自理和失能的人数有多少?
  

  再细分一下城市和农村,我国城市老人为52%,农村老人为48%:
  城市完全自理84.1%,半自理13.72%,失能1.95%
  城市数量估算为:
  城市完全自理9709万,半自理1584,失能225,城市半自理加失能的总数约为:1809万
  农村完全自理81.49%,半自理16.12%,失能2.06%
  农村数量估算为:
  农村完全自理8684万,半自理1718,失能220,农村失自理加失能的总数为:1938万
  
  三、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选哪个?
  

  调查数据显示:居家81%,社区日照2.1%,机构4.32%,其他的看情况。
  其中城市选择:居家75.59%,社区日照2.61%,机构5.63%,其他的看情况。
  农村选择:居家86.87%,社区日照1.55%,机构2.91%,其他的看情况。
  数据分析:城市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更高,超出农村约一半,农村选择居家养老的人数更多,这也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因为实际条件和思想观念,以及农村养老设施及服务水平,居家养老仍是最重要的养老形式。在我国养老规划中,9073,7%的社区日照,而实际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离7%的比例有一定的距离,机构养老3%,农村基本达到这个比例,而城市已经远远超过3%,甚至超过了北京规划的4%,未来,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会进一步提升,机构养老仍将是最重要的,也是起支撑作用的养老形式,而不仅仅是补充。
  
  四、关于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广场舞和太极是重点
  

  电视广播86.33%,阅读20.37%,电影看戏2.31%,太极健身操2.61%,广场舞4.45%,乒乓羽毛球1.2%,种花17.51%,养宠物5.09%,钓鱼绘画摄影2.28%
  这组数据显示,选择广场舞的有4.45%,比养宠物的人稍少一些,但在运动活动里面是最高的,第二是太极健身操,2.31%,我们来分析这组数据,其实通过对老年人活动情况的调查,我们知道老年代的兴趣爱好,在设计服务和产品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安排老年人活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老年人养老金的情况,看看他们倒底有多少钱可以用来养老:
  
  一、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为41.1%,家庭资产100万以上的为21.3%
  

  月收入,4000为分界线,4000以下的为58.8%,4000元以上为41.1%。
  家庭总资产,50万以下为59.9%,50万以上为40.2,其中100万以上的为21.3%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76.2%)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需要的养老资产储备规模在100万元以内,有23.8%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的养老储备资金需要100万以上。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七成(71.0%)的调查对象的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以内,其中28.9%的居民养老储备在10万以内,仅24.5%的居民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的数据,我们重点关注,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群体,以及家庭总资产100万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将是养老服务最重要的客户。不要认为老年人总体群体庞大,市场就会大到不可想象,而实际上真正能够有机会成为客户的人群是比较少的。小编看了,此次调查大部分对象是来自于基金公司和银行,也就是说,样本本身就已经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价值人群,在这部分人群里面,如果还不能找到目标客户,那我们真的就迷失了。
  
  二、以房养老有很好的基数,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72.3%的调查对象拥有1套以上的房产,其中29.9%的调查对象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
  60岁及以上人群中83.5%的拥有房产,50.4%的拥有1套房产,33%的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组数据,数据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拥有房产,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达到83.5%,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都达到33%,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老人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这样,在现金不足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拿出1套来养老,以这个基数来看,以房养老的数据还是非常庞大的,但如何做好,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以房养老,如果象国外的那样,人走了,房没了,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能行得通的是,人走了,房还在,只有这样,才能被广泛接受,那如何实现人走了房还在呢?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让房子发挥资产属性,我们知道,资产是可以增值,是可以创造收益的,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实现人走了,房还在,这样,通过房子的资产属性来养老,不仅可以弥补养老资金不足,也可以减轻家庭养老压力,或许可以真的实现,以房养老,不用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养老的难题,而房子,仍然可以在老人走后,传给后代。
  
  三、从理财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据显示,81.9%的60岁以上的人群已储备的养老资产还未达到预期。
  在养老投资方面,数据显示,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是最大的理财方式,占30.2%,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占20.5%,购买股票或者基金的占13.2%,购买房产的占10%。
  对养老投资/理财决策的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安全稳健、保值增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占23.9%,收益明确保证15.7%,灵活13.9%,手续费低或免费13.8%,金融机构信誉好9国。6%,高收益9.5%,投入资金起点要求低7.2%
  获取养老投资/理财产品的渠道:银行31.5%,亲朋好友推荐16.9%,网络信息15.4%,保险公司13.9%,基金公司11.2%,社区理财机构5.5%
  养老理财金额,60岁以上的群体愿意支出的养老理财金额占其收入比例均值为19.7%
  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储备的养老资产不足,这也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购买力,我们在设计养老金融产品的时候,以上数据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的,60岁以上的老人,愿意拿出接近20%的收入来理财,其实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银行存款,也可以转变成理财产品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从获取养老金融产品的渠道上看,与银行合作,仍然是最好的渠道,网络也成为了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网络传播渠道中,微信应该是重要的,值得信任的渠道之一。
  
  四、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人数持续上升,养老观念正在积极转变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老人护理、医疗等更为专业和复杂的需求,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如养老院养老等在我国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40%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60%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愿意。
  数据显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参养老院养老的认可程度越高,高中以上的为41.3%,专科以上的为45.9%,本科以上的为48.7%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有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开始认可接受养老院养老,随着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养老院养老,机构养老未来仍然会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而数据显示的,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接受养老院的比例就越高,这说明,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是大家能够接受的,只是受之前养老院设施差、服务差的影响,老人在养老院过得并不比家里更好,甚至还出现虐老的情况,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俨然成为不孝的标志,从深层次讲,这并不仅仅是养老观念的问题,而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更直接点说,是养老院服务质量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而我们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仍停留在吃、住等最基本的服务方面,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去养老院,并不能给老人幸福的生活,还会落下不孝的名声。而目前的市场情况,我们看到,一方面,大家对养老院养老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养老院是真正可以提供给老人幸福生活的养老方式,目前,高品质的养老机构,正越来越受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很多设施先进,服务到位的养老机构,哪怕收费高,也仍然会有很多老人入住。
  
  五、养老金待遇5000元以上的人群,是机构养老最重要的客户群体
  

  关于收入水平与养老院参与意愿的情况,数据显示:1501-4000元的,愿意参加的比例为37.6%,4001-8000元为38%,8001-15000元为37.8%,15001元以上为32.7%,表明收入区间在4000元-15000元的愿意参加机构养老的比例最高。
  调查对象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70.9%的人愿意支付3000元以下的费用,3001-4000元的占15.6%,4001-6000元的为8.4%,愿意支付6001元以上的仅占5.1%。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金待遇水平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3001-4000元的为18.6%,4001-6000元的为20.9%,6001元以上的为39.5%。
  以上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金待遇水平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6001元以上的费用的占到39.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这表明,有钱的老年人,还是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去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所以,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为这部分人群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赢得市场。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4001元以上的比例超过60%。这一客户群体,值得重点关注。
  
  六、在理财的时候,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居然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
  

  调查数据显示,有30.3%的人在理财及其他金融消费时有受骗的经历,其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被骗的比例最高,达3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骗的比例为26.1%。
  老年人被骗时常能见诸媒体,而数据显示,29岁以下的年轻人,才是被骗的最大人群,被骗的比例高达37%,远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是大家更同情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受骗的关注度会更高一些。当然,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骗的比例仍然高达26.1%,基本上每四位老人就有一位有被骗的经历,这也说明,我们防骗的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其实老年人上当受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正规渠道的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短缺,这也是导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相关金融知识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10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8260美元,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6个国家(地区)人均GNI排名中,我国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说明我们越来越有钱了:)
  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业态方兴未艾。
  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0.7和1.3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健康养老服务,是消费的重要内容,从消费的角度,我们还需要做出调整,让健康养老服务,真正有消费,除了政府托底的福利性事业,其他的,作为产业发展的,都需要产生消费,只有产生消费,才能够让产业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行业数据库。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法定国情调查,对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趋势,找准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老龄工作科学决策水平,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时点为2015年8月1日0时。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6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涉及466个县(市、区)的1864个乡镇(街道)7456个村(居)委会。调查样本规模为22.368万,抽样比约为1.0‰。
  调查数据由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三部门联合发布。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本次调查目标样本量46000个,共收集有效问卷45483份(包括天弘基金调查样本35707,兴业银行调查样板本为9776)。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行业数据库,由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为行业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

上一篇解决中国养老困局的新思路——农家养老模式分析
下一篇

——